1.镜下特点
(1)瘤细胞在表皮内单个或集群分布,对皮损周围的表皮细胞,特别是基底细胞有明显的压迫现象,在表皮下部偶可聚集成腺腔状。
(2)瘤细胞大而圆,无细胞间桥,核大,胞浆丰富而淡染或空泡化。
乳房外湿疹样癌(3)表皮真皮界面清楚。瘤细胞可出现在毛囊上皮和汗腺导管,但一般不侵入真皮。
(4)真皮浅层有慢性炎细胞浸润。
(5)有时可见深部的大汗癌或小汗腺癌。
2.化学染色
(1)PAS染色,部分胞浆呈阳性,且耐淀粉酶(含流涎蛋白)。
(2)阿新(Alcian)蓝染色(PH2.5)部分细胞呈阳性,耐透明质酸酶。
(3)多巴反应,瘤细胞偶见黑色素,但本反应呈阴性。
3.免疫组化染色(PAP法) 癌胚抗原染色,瘤细胞呈阳性,角朊细胞呈阴性;腺上皮的细胞角蛋白染色,瘤细胞呈阳性。
4.酶组化染色 酸性磷酸酶、酯酶、氨肽酶和琥珀酸脱氢酶(大汗腺酶型)反应,瘤细胞呈阳性。
5.超微结构特点 电镜下见:
(1)癌细胞大,胞浆电子密度低,有少量张力原纤维。
(2)无桥粒存在,或在瘤细胞间、瘤细胞与角朊细胞间可能有少量桥粒。
(3)瘤细胞表面可有大量微绒毛,或有细胞间小管。
(4)有时数个瘤细胞可围绕着一个小腔排列。
(5)有些瘤细胞胞浆中Golgi复合体发达,有大量扩张的粗面内质网、分泌颗粒,以及细胞间小管。[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