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具国家对于不锈钢餐具所用材质有要求,其中有对锰含量的限制。不过,这一限制并非基于“如果超标了,就会危害食品安全”而制定的。它只是对于钢材本身的一种规范。“钢材中的含量”,与“可能进入食品中被吸收的量”,完全不是一回事。从目前新闻报道的信息来看,苏泊尔没有否认“材质不符合国家标准”的指控,但强调其餐具的各项指标合格。他们还引用国外情况,认为现行国标的规定不合理,应该允许更多材料。
这二者并不矛盾。现行国标指定了一些不锈钢的型号与指标,其含义是:如果使用这些钢材,那么就会是“合格”的。而另一方面,正如苏泊尔所称,行业总是在发展,许多新型的、甚至或许是更适合的钢材层出不穷,但是并没有包括在国家标准中。用这些新钢材来制作餐具,也完全可能符合各项食品安全标准。
所以,苏泊尔的“锰超标”餐具违反了材质方面的国标。但这个标准并不是基于食品安全而设立的。我们不能用它来说明“超标了就有害健康”,也不能用它来说明“虽然超标但不会危害健康”。
从法规的角度说,苏泊尔不符合国标。他们认为现行的国标不合理,不符合国际惯例。从技术角度来说,这并不令人惊奇。如果将来的国标修订成允许使用他们现在用的钢材,也并不见得就是“黑幕”。不过,在国标修订之前,他们的做法不符合标准——或者,至少,不符合所有的国家标准。这种“违规”该受到什么样的处罚,应该由主管部门来定夺。但媒体通过炒作成“食品安全事件”来进行打击,却也并不合理。
“锰超标”的餐具是否有害
因为锰是人体必需的营养元素,过量摄入又有害,所以,离开量来谈是否有害完全没有意义。
如果从餐具中析出到食物中的量微不足道,自然也就用不着担心。如果餐具中的析出不可忽略,那么会有三种情况:
餐具一、如果一个人从其他途径摄入的锰不足,那么这样的餐具甚至起到了“补锰”的作用;
二、如果一个人从其他途径摄入的锰充足,但是距离过量还有比较大的距离,加上这些餐具中析出的锰也还是明显低于“安全限”,那么这些锰也就无所谓;
三、如果一个人的锰摄入量已经接近或者超过安全限,那么餐具中析出的这些锰就是雪上加霜。
所以,“锰超标”的餐具是否安全,其锰含量并不是唯一的决定因素。关键因素在于“析出量”有多少,以及“其他途径的摄入量”有多少。没有这两个指标,说什么都是纸上谈兵。
根据新闻报道,中国居民锰摄入量大致为每天6.8毫克。苏泊尔方面提供的检测数据则是,所用的钢材析出量为每公斤0.05毫克。如果这个数据属实,那么从这些餐具中析出的锰就微不足道,几乎不会改变人们总的锰摄入量。或者,如上述的第二种情况,这些析出的锰,不足以使得一般人的锰摄入量达到“安全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