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粉变应性哮喘的特异性治疗花粉过敏性哮喘的特异性治疗是指针对致敏花粉而 采取的病因治疗措施,由于特异性治疗针对性强,所以临床疗效较为肯定,副作用也很少,通常是变态反应科医生治疗花粉过敏性哮喘的主要方法。
由于预防措施具有病因治疗性质,应是防治花粉变应性哮喘最有效的方法,避免接触花粉通常即可预防哮喘发作。但实际工作中要使病人完全避免对花粉的接触是有一定难度的。当支气管哮喘病人被确诊为花粉过敏时,首先应尽量搞清对何种花粉过敏,以便根据该种花粉在当地大气中的飘散情况,在相应的时间来避免或减少接触该种花粉。避免的方法包括长期移居或花粉飘散季节暂时移居无或少有该种致敏花粉的地区,或在花粉飘散的季节生活在带有过滤装置的房间中,通常是将过滤器与空调配合以滤除进入房间空气中的花粉颗粒。Feinberg等经曝片进行花粉计数的研究证实,当室外空气中的花粉含量是500粒时,室内通风良好但无过滤器的房间内的花粉数目平均是165粒,而经过滤器进行空气过滤的房间内的花粉计数为0~l0个,病人在空气过滤的房间内生活可安然度过花粉季节。但上述避免花粉的方法实施较为困难,故临床上经常配合脱敏疗法和药物预防措施,以期收到理想效果。
脱敏疗法desensitization又称为特异性免疫治疗(specific immunotherapy)或减敏疗法(hyposensitization)。1997年WHO根据多年来对特异性免疫治疗机制的了解和临床疗效,提出了新的术语即特异性变态反应疫苗治疗(specific allergy vaccination ,SAV)。SAV是在临床上确定过敏性疾病患者的变应原后,将该变应原制成变应原提取液并配制成各种不同浓度的制剂,经反复注射或通过其它给药途径与患者反复接触,剂量由小到大,浓度由低到高,从而提高患者对该种变应原的耐受性,当再次接触此种变应原时,不再产生过敏现象或过敏现象得以减轻。
过敏原注射脱敏治疗是指用过敏原提取物进行皮内注射。脱敏注射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增加剂量,以增加对过敏原的耐受性。注射脱敏治疗一般至少需要2~3 年,长期的注射会带来一定痛苦。
舌下含服脱敏治疗是将诱发过敏的物质(如尘螨活性蛋白)制成不同浓度的脱敏液,用患者能适应的小剂量每日给药(将脱敏滴剂滴于舌下,使其慢慢吸收,1~3 分钟后咽下),逐渐增大剂量,达到维持水平后持续足够时间,以提高病人的耐受力。
舌下脱敏, 舌下脱敏治疗是利用过敏原的提取物滴入舌下,使呼吸道粘膜产生耐受性,从而减轻或控制过敏症状,到达脱敏治疗的目的。不足之处只针对尘螨过敏有效。产品代表欧敏克。
现代医学认为大部分过敏性疾病是上呼吸道黏膜对吸入粉尘、虫卵、屋尘及冷空气等过敏原产生的I型变态反应。
脱敏贴治疗,改变给药途径,通过皮肤渗透进入体内。穴位贴剂脱敏贴在包载的多种过敏原干粉中,并加入Tio2(二氧化钛)纳米微晶并配以远红外垫圈。Tio2(二氧化钛)纳米微晶在光和远红外线的催化下,能有效分解过敏原干粉中的有机物,产生游离小分子抗原;同时,Tio2(二氧化钛)纳米微晶在光催化下又能分解发皮肤角质层蛋白,使上皮组织间隙增大,有利于促进小分子抗原连续不断并最大程度渗透皮肤进入人体。机体在这些抗原的长期连续刺激下逐渐产生免疫耐受,对再接触过敏原不产生反应,达到机体完全脱敏的目的。
花粉变应性哮喘的治疗虽然花粉变应性哮喘预防工作较为重要,但是由于花粉的预防措施较难实施,所以治疗对于花粉过敏性哮喘也是非常重要的,治疗可以在预防措施的基础上或与预防措施同时进行。
(1)肥大细胞膜稳定剂:肥大细胞膜稳定剂是用于预防和治疗花粉过敏性哮喘的主要药物,该类药物主要是指色甘酸类及其相似的药物,包括色甘酸、色丙羟钠和曲尼斯特等肥大细胞膜稳定剂以及来发现的、至今无法分类的药物如奈多罗米和氮卓斯汀等药物。发病季节前和发病季节中连续使用此类药物可以有效地预防哮喘的发作。①色甘酸:是临床上最为常用的肥大细胞膜稳定剂,季节前提前吸入可有效地预防花粉变应性哮喘发作。有粉雾剂和气雾剂两种剂型,粉雾剂借助胶囊和旋转吸入器吸入,每个胶囊20mg,每天吸入4次。此方法目前较少使用。目前临床上以混悬型气雾剂较为常用,混悬型气雾剂有每揿3.5mg和5mg两种,常用剂量为每天4次,每次4~6揿。通常在季节发作前3周开始吸入。②曲尼司特:是一种口服有效的肥大细胞保护剂,常规口服剂量是0.1g,3次/d。通常在发病前2周开始服用。③奈多罗米:是发现的一种预防和治疗支气管哮喘的药物,开始曾一度误认为是类似色甘酸的药物,现已证实与色甘酸完全不同,国外已投入临床使用,常用吸入剂量是4mg,3~4次/d。④氮卓斯汀(azelastine):是一种很有发展前途的防治过敏性哮喘的新药,既具有肥大细胞膜和其他炎性细胞膜稳定作用,又有拮抗多种炎性介质的作用。常用口服剂量是4~8mg,2次/d。
花粉过敏性哮喘(2)抗组胺药物:虽然以氯苯那敏为代表的第一代抗组胺药物在防治花粉过敏性哮喘中有较好的疗效,但由于嗜睡 花粉过敏性哮喘等副作用较强而逐渐被临床医生所摒弃。随着来许多第二代无嗜睡作用的新型抗组胺药物的问世,这些药物已在治疗花粉过敏性哮喘方面取得了良好的疗效。①氯雷他定(Ioratadine):为长效、无中枢神经系统抑制作用的第二代抗组胺药物。氯雷他定起效较快,作用可以持续24h,1次/d,每次10~20mg即可有效控制花粉过敏性症状。②特非那定(terfenadine):亦属第二代抗组胺药,和欧敏克等药物一样无中枢神经系统抑制作用,作用时间持续12h左右,2次/d,每次60~120mg。③西替利嗪(cetirizine):也属第二代抗组胺药,口服后1h作用达高峰,作用时间可持续24h,该药除具有拮抗组胺的作用外,还可抑制炎区的嗜酸细胞浸润,临床研究证实西替利嗪可以有效地控制和改善花粉过敏性哮喘的症状,常用口服剂量为1次/d,每次10~20mg。有轻微的中枢神经系统抑制作用。④酮替芬的药理机制较为复杂,除具有抗组胺作用外,还具有炎性细胞膜稳定作用。常用口服剂量是1mg,2次/d,应提前2~3周开始服用。该药有轻度嗜睡感,连续使用2~3周后嗜睡感可减轻或消失。
病菌、病毒感染及环境污染引发的呼吸系统疾病,实质上都是诱因,其内在的原因是这些病毒侵入人体后,与呼吸系统病变组织和神经系统结合,变异产生毒性极强的“痰毒复合体PPCA”。军内专家遵循全球哮喘防治创议(GINA)制定的“哮喘病治疗标准”基础上,基于这一伟大发现,将现代医学高科技微创技术与祖国传统的中医理论相结合,研创出全军哮喘病最新科研成果—“军科哮喘病免疫介入疗法”。该疗法是结合生物医学、免疫学、临床医学、药理学、心理学五位一体的综合治疗方法。技术临床以后疗效显著,据万例患者统计,治愈率在哮喘医学界遥遥领先。倡“查病因—清除病毒—激活免疫—强化治疗—预防复发”的治疗方案,“同病异治,一人一方”,综合治疗,达到标本兼治的目的。该疗法是军内十几位专家多年心血的结晶,它改变了哮喘等呼吸疾病不能治疗的历史,证实了钟南山教授提出的哮喘是可以治愈的言论,是我国哮喘病治疗史上的里程碑式的突破!